木啊书屋 - 言情小说 - 重生之大艺术家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92

分卷阅读92

    保险。戚爷爷意外过世那会,若是有保险存在,戚奶奶也不至于去挣剪一件线头一毛钱的劳工。

戚奶奶买的保险是徐宏替她看过的,受益人是戚茹。

“真是谢谢你了,听说有些保险专坑人,要没有你介绍,也许这笔钱就打了水漂。”

“客气。去市场买点好菜,小七明天开学,给她加餐。”

戚奶奶于是拿出小荷包,数了数带出来的现金,决定去水产市场买海鲜。徐宏陪着她一块,离开保险公司大门。

他手里攥着一份保单,受益人的名字已经从‘徐宏’改成了‘戚茹’。除了他和保险公司,没人知道他改过了内容。

高二。

课业陡然多了起来。音乐课减少,体育课放在周五,一个学期分了两张课表,一张会考前,一张会考后。

会考在十一月,结束后便无需学习物理化学生物,原本是物化生的课程换成了语数英。学生们将迎来一天见两次老师的忙碌日子。

但戚茹又被抓去了校乐队。

校乐队人数齐全,没有去年入学时人手不够的尴尬场景,于是入学典礼定在了九月十日,教师节这一天。

好在乐队的乐手都是去年合作过校歌的,一周时间已经能配合得很好。这一次,无需戚茹再用独奏替乐队挽回颜面,安安稳稳拉完校歌便能交接工作,等下学期的高一新生接替。

这一回入学典礼没有上一次轰动,平淡无奇地过了。但经历过戚茹独奏的学长们私底下和学弟学妹们说了,让他们多注意坐在首席的短发女生,说不定会给他们带来惊喜。

学弟给的反馈是:“长得挺漂亮,惊喜算不上。”

……

一个暑假过去,班上并未有多大变化,看不惯戚茹的依旧看不惯,甚至因为接触到一些言情而更将戚茹视为白莲花女配,不屑与之为伍。

好在戚茹对此并不在意,和陈霜、方芽三人抱团的小日子过得挺舒畅。

程余作为英语老师兼班主任,在全国英语大赛的最后截止日又提醒了同学一遍。

陈霜觉得自己没希望,但这次初赛考场就设在一中,想想没什么损失便报名参加了一回。方芽同样。

于是班级里的某个小角落,每天都在上演恶霸欺负良家少女的戏码。

哦不,是戚茹在帮两人练习英语。

“啧啧,不就是英语好了点吗?装给谁看,整天对着那两人显摆,也不怕人烦。生怕别人不知道她英语成绩好?”

“课间就十分钟,想打个盹都不行。听她们三叽叽喳喳吵得我头疼。”

“少说两句吧,听你这话牙都酸了。”

方芽从食堂回寝室午休的路上听见有本班女生在讨论戚茹,她抿了抿嘴,加快速度从两人身边走了过去。

她不敢说是她主动要求戚茹帮她练习,也不敢上前反驳。

她想,日后再对戚茹好一点就行了吧。

*

加拿大,蒙特利尔。

一家不起眼的孤儿院迎来了两位女性客人。

院长mama早接到了电话,带着孩子们在院门口接人。

“您好,是秦小姐吗?我是院长,伊莎玛索。真谢谢您给孩子们送的衣服和书本,孩子们都很感谢您。”

一堆小萝卜头围在院长身边,睁大眼睛看着外头两张陌生的面孔,按照院长早先教过的话给两人问好。个头稍矮的男生忽然举起手来,问道:“你们是从神秘的东方来的客人吗?”

院长给他们讲的睡前故事里有东方的河水东方的龙,听说东方的龙和他们不一样,龙是好的妖怪。他很想见见传说中个性善良会喷火又会下雨的龙。

年长的老人慈爱地笑笑,摸摸小男孩的头道:“你也知道东方吗?”

男孩看看院长,又看看其他小伙伴,接收到他们的眼神后重重点了头,“知道。”随即又神神秘秘捂住嘴,“听说东方有很多神仙,和上帝一样的神仙,是真的吗?”他发誓,自己绝对没有贬低上帝的意思。

老人身后的年轻女孩忍不住笑了起来。

院长也笑了,让孩子们分出一条道路,邀请两人进入院内:“外头风大,我们进去说话。”

小孩喜欢听故事,有着东方面孔的年轻女孩便拿着之前捐到孤儿院的绘本讲起了山海经。院长和秦女士去了办公室商谈后续对孤儿院的援助。

秦女士捐助孤儿院也是突发奇想,但既然开了个头,就没有半途而废的道理。她资产颇丰,子孙后代又争气,这点钱捏在手里不如造福社会。

“您把孩子们教的很好。”

院长苦笑:“不全是我的功劳。来这做义工的年轻人很多,他们才是孩子们的老师。我老了,也许再过十年,连给他们讲故事的力气都没了。”

秦女士想到自己的年龄,也不再说话。

谈好下一批物资的捐助问题,院长松了一口气,带着秦女士在孤儿院转了转。

但秦女士经过办公室书柜时,被一张照片吸引住了目光。

“您也对这张照片感兴趣吗?是两个来自中国的善良孩子。”院长简单介绍了一遍事情经过,这才像是想起什么,一拍手突然问身边的老人,“对了,冒昧问一句,您是哪个国家的移民呢?”

院长只知道这两位是东方人,却不知她们是哪国人。

秦女士看着照片里笑起来有着单侧酒窝的女孩,伸出手去摸了摸,压抑着情绪吐出两个字:“中国。”

院长诧异,语气带着兴奋:“那可真是缘分。”她果然和中国有缘。

秦女士笑了:“是缘分。”

“对了,可以告诉我,那位奥兰多的联系方式吗?我有些事情想问他。”

第49章

转眼又到了十一月。

戚茹穿着去年过年时买的棉袄将自己裹成团,在外头小花园里背单词。

上辈子她还在二中念高三时,班上来了个北方的转学生。原以为北方来的同学更抗冻,没想到他一个男孩子来了南方,三天两头受冻生病,还传染了周围同学。

据他说,北方人过冬靠暖气,南方人靠一身正气。若是在他老家,十一月初便能实现全市供暖,而南方人还在抖腿驱寒。

戚茹以前不以为然,越长大越觉得上辈子那位同学说得对。小孩常出去疯跑还不觉得,长大了不爱动弹,便觉得湿冷的气息一阵一阵往骨子里钻。

在临安,冬季的室温比室外更低,更多人选择出门而不是呆在家里。电暖扇越烤越冷,不如晒太阳。

老街那头的房子面积小,房间多,在卧室里不觉冷,碧桂园这边的房屋面积大,家里又没有大件家具,看起来便冷清得很。外头花园好歹有些绿意,时不时还能缓解眼部疲劳。

“et,camell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