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啊书屋 - 言情小说 - (系统)万人迷养成手册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53

分卷阅读53

    么好儿。

柿子要挑软的捏,安国公府同六皇子比起来,无疑就是那个软的,这是其一。

其二,大概就是为了丁丹黎与狄琴苏之事有所安抚,两件事加在一起,这份礼倒是诚意十足。

第二份是晋阳王氏送过来的,作为救了自己嫡女的感谢,都是成套的珠玉首饰,精致异常,一看便知是用了心的,连带着适合崔氏与阮琨烟的都有,倒叫她很是感动。

第三份是丁家送过来的,算是对丁丹黎的不当言行致歉,也是为了阮琨宁能够放过一马的感激,这个同前两个比起来倒不是什么大恩,但是到底丁家是巨贾出身财大气粗,所以送过来的东西也是很不错的。

第四份是六皇子送过来的,一匣子东海珍珠,颗颗都有拇指肚大小,饱满浑圆,色泽莹润,称得上极品。

大概是为了……

呃,阮琨宁也猜不出为什么他会送东西给自己。

是为了今日之事,还是为了前世的情分?

她想了许久,还是没什么头绪。

她对于前世的事情一无所知,今生也不打算同皇家扯上什么关系,实在不必同他有什么牵扯。

最终,她还是打算以后离他远一些。

——韦明玄哭晕在厕所。

到底念着阮琨宁是女孩子,礼物之中首饰布料很多。

阮琨宁随意的捻起一只盘凤玉镯看看成色,又将脸埋在了柔滑若云的青烟缎上,看着这么多值钱的东西,兴奋的要飘起来了。

素日里没事,果然应该出门好好地刷一刷任务,出一次门就赚的盆满钵丰,整个人简直是被幸福感笼罩着,不能再好了!

崔氏本来还忧心忡忡,只怕自己两个孩子适应不了新环境,会憔悴什么的。

直到回家见阮承瑞与阮琨宁都是红光满面,这才放下心来,打发仆从去定国公府送份礼,安抚了徐云姗后,才有心思好好教教阮琨宁。

“你有善心,自是极好的,可那药经了你的手给王家姑娘,倘若出事,你又如何摘得干净?

记住,在保全自身之后再图其他,那才是正经。”

阮琨宁倒是没有反驳,老老实实的点头应是,一幅受教了的可怜样子。

崔氏见了也是心疼,想着她也是在狄琴苏那里受了委屈的,便不再说什么了。

没过几日,永宁侯府便收到了王扶婈的帖子,请阮琨宁前去赴宴,怕她尴尬不便,也没有说是特意为她而设的,只说还请了其余几位金陵贵女,于端午后五日相聚。

阮琨宁到底经验少,便将帖子给了崔氏把关。

崔氏仔细的端详了半晌,这才道:“有心了,阿宁届时且收拾好,叫你阿姐带你吧。”

阮琨宁眼珠转转,问道:“府里头其余的姐妹们呢,要不要一起呢?”

崔氏将帖子轻轻合上,徐徐道:“她们想请的是你,表个谢意罢了。王家姑娘年纪同你阿姐相当,叫你阿姐去往来也是方便,你以为晋阳王氏会请一帮庶女旁支去不成?岂不是打了咱们的脸?”

崔氏戳了戳阮琨宁的胖脸,解释道:“你叫府里其他人去了,是你的善意,可她们同你比起来,到底是身份不足,万一受了轻慢,岂不是结仇?你固然是好心,到最后,却也落不到什么好。”

阮琨宁吐吐舌头,感觉自己到底还是太嫩了。

话说,阿娘的脑容量好像比自己大了好多啊……

已经是四月末,眼看着就是端午,而端午过后,阮琨宁就要去谢宜昉那里,开始苦逼的上学生涯了。

阮琨宁表示:不开心。

五月初五,传统节日端午很快就到了。

早在前一日五月初四,永宁侯府就以艾草与蒲,用红纸配上蒜头、石榴花等植物花朵,编织成人形或剑型的“艾人”、“蒲剑”,插于门眉或悬于厅堂之上,以防蚊虫叮咬,并祈祷消除毒灾。

薰苍术以及白芷等香草、悬挂钟馗图、插菖蒲与艾叶以驱鬼等等诸项活动也热火朝天的举行着。

府里的公子姑娘都得一个香囊,其内有艾草、菖蒲等香草,以及朱砂、雄黄等物,再包以丝布,配上五色丝线制成。

崔氏还亲手为几个孩子编制了红、黄、蓝、绿、紫五色的合欢索,以“辟兵厌鬼”。

而金陵的街头巷尾里,既有货郎在贩卖用五色丝线编结成,戴在孩子手腕上的长命缕,也有绸、纸、香药之类做成的艾花与刻制的石榴、萱草等,以及会讨小孩子喜欢的银样鼓儿、花花巧画扇、香糖果子,女子往往将艾花簪戴在头上祛邪辟恶,祈求平安。

这些纯粹的古色古香的活动与气氛,是阮琨宁前世完全没有感受过的,既觉得很好奇,也很新鲜,对这个节日期待的不得了。

比起混吃混喝的阮琨宁来,阮琨烟就惨多了。

作为府里最年长也是最尊贵的姑娘,眼看着她的婚事就要提到日程上来了。

崔氏有意培养她当家主母的主事能力,于是苦哈哈的被抓了壮丁,同崔氏一起准备今年的端午事宜,不算是挑大梁,但是也开始试着自己做事了。

而对于阮琨宁以及一干吃货来说,对于这个节日的感觉就是:又到了吃粽子的时候了好开心╭(╯3╰)╮。

阮琨宁表示:只有经历了末世食物短缺树皮都抢着吃的苦楚,才能体会到做吃货有多幸福。

这个架空世界最让阮琨宁满意的一点,就是烹、烧、烤、炒、爆、溜、煮、炖、卤、蒸、腊、蜜、葱拔等复杂的烹饪技术,都已经成熟起来了。

在冬季的时候,甚至出现了梅尧臣的“百物冻未活,初逢卖菜人”,也就是所谓的反季节蔬菜,简直是吃货的天堂啊。

粽子此物,自古有之。

南北朝时,南朝梁代吴均编撰的记载:“屈原五月五日投汨罗水,楚人哀之,至此日,以竹筒子贮米,投水以祭之……今世五月五日作粽,并带栋叶五色丝,皆汨罗遗风也”。

阮琨宁也不得不感慨,古人对于吃的智慧,其实一点也不比现代人少,反而更加精细,花样百出。

不说别的地方,单单在永宁侯府里的粽子,她就见识到了许多种,中药做成的的“益智粽”,莹白如玉的“迷你”型粽,“蜜饯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