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啊书屋 - 耽美小说 - [剑三+综]快穿之开宗立派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443

分卷阅读443

    土的没出土的美酒,郭嘉绝对比曹cao更清楚,这坛竹叶青早些时候当郭嘉还在曹cao酒窖里浪的时候便已经打听好了,早早的便算着日子等那些还没出土的美酒。

今日郭嘉同戏志才在这里聊这些事,为的可不就是这坛酒么。

郭嘉至今还记得竹叶青的美味!

戏志才默默的叹了口气:为了喝一口酒,他们两个真的不容易,还好谢知非不在!

既然荀彧已经在去取酒的路上,郭嘉这才抓紧时间对曹cao说道:“这第三种便是兼鱼rou与熊掌,塑大汉重汉魂。也正是州牧同谢将军即将要做的事,为大汉朝长久计,借天下之乱除朽立新重塑天下规则。”

郭嘉边说边用手蘸了茶汤在桌上对着曹cao写下科举二字,写罢郭嘉对曹cao正色道:“古之变法皆自上而下方可行,败者莫过王莽新法,数月时间便身败名裂为人所不齿;胜者莫过商鞅之法,不过两代便使秦强于诸侯之上……”

听到这里,曹cao眼眸一暗:变法胜则青史流芳,变法败则黯然退场。

然科举对于如今的大汉来说太重要了,一旦成,他便是改变历史的人,让曹cao不得不心动!

世家若想长盛不衰族中必有子弟在朝为官,如今朝廷奉行举察制,是否孝廉全靠举荐之人的两张嘴,这样的制度也使得有权的世家愈发做大,天下士族为出仕不得不聚集其下为其门徒,如昔日的袁氏。若非董卓之变,袁绍袁术二人即便德才不具依旧能轻松成为大汉三公之一,再给袁氏延续个五世三公、六世三公绝无问题。

若科举成,则世间再无长久不败经久不衰的世家,即便有也是据真才实学:“那奉孝以为,此法是胜还是败?”

郭嘉叹道:“相国说此法不问家世出生、唯才是举,奉孝以为,必胜!”

一旦小的士族开始同世家大族夺权,那么世家的权利必定会分散。一旦世家的权利分散便不再骇人,在朝中占有一席之位的小士族势必会得罪被分权的世家大族,那时候为了自身的稳固,这些小士族定会坚定拥护科举之法。

至少在郭嘉看来,当年若有科举这东西,他必定会去考科举而不是去投靠袁绍。毕竟袁绍若是有能力绝不会被董卓坑着出了洛阳,而是利用自己的权利将董卓反杀,实在不行,袁绍还可以学曹公那样搞暗杀,然而手握一手好牌的袁绍直接跑了。

——袁绍有多坑郭嘉在投奔之前有心里准备,然而去了之后郭嘉才发现这世间只有更坑,没有最坑!

与此同时在长安的刘协下朝之后为了拉拢君臣感情,唤了谢知非过去本是想交流下感情,偏偏刘协话才说到自己父皇设西园,想要顺势导出曹cao的时候被谢知非抓到机会,直言当今选拔官员的方法不好。

随后谢知非一脸正色噼里啪啦将科举这东西简单的对着刘协砸过去,至于刘协现在懂不懂没关系,只要让刘协认定了这东西是对他好就行!

因此刘协在听完了关于科举是什么东西后,头晕脑胀听一小部分丢一大部分的刘协只来得及抓住最后几个字:“开恩科,太尉以为举察之法不好么?”

天下世家之所以兴起,举察制绝对立首功,在这个通讯全靠走的年代,要想暗箱cao作实在是简单。

而面对举察制,谢知非同曹cao一个没背景、一个宦官之家出身,都不是士族所喜好的选择,只是被士族推崇的袁氏兄弟太坑从未显得曹谢二人太优秀,不想被坑的世家便将注下在了曹谢二人身上。

此时的举察制便是九品中正制的前身,成为了世家大族收拢门徒的工具。

谢知非静静的看向刘协,冷漠的脸上看不出喜怒哀乐。谢知非的话很平静,平静得如同一个局外人,让人听不出半点偏颇:“陛下以为,举察之法如何。”

即便是傀儡,身为天子的刘协身边依旧有不少效忠于汉室的人,比如王允。这些人会教导刘协何为为君之道,只是这样的教导更多的是以王允等人的立场来教导,刘协对其好坏的认知,也几乎同世家相仿。

因此刘协毫不犹豫道:“举察之法大汉用之三百年,能人志士无数,曹州牧亦是孝廉出仕,此法甚好。”

谢知非:“……”

你爹要是知道你长歪成这样肯定会气得活过来!

这一看就知道世家已经给刘协洗过脑了!

科举这东西若是得不到刘协的倾力支持,即便曹cao同谢知非两人搞得再厉害,执行起来困难重重不说还会被世家大族泼一身的污水秽泥。因此,获得刘协全心全意的支持是最基础的条件,最好是让刘协从世家大族那边转阵营过来,那他们推行科举便会事半功倍:“陛下以为,臣可堪举为孝廉?”

谢知非同曹cao这样的,刘协恨不得一个州一年能举十个八个出来,当下连连点头道:“自然可以!”

见刘协点头,谢知非长叹一声闭口不言似乎陷入了自己的回忆,隔了一会儿,谢知非这才对已发觉自己或许说错话的刘协淡淡道:“臣所在之地民逾十万众,曾见举孝廉无数。然臣敢说,这其中九成才智品德皆不堪举荐为孝廉,然依旧被举并授于官职。酸枣之盟时,袁绍论德不及曹相国,论才在盟军之中不过中下,论位尚不及陶谦等人,然袁绍却能在酸枣之盟时被共推盟主,无人敢质疑,以陛下之聪慧,想必知这其中为何。”

刘协并非愚笨之人,相反,与他大哥遇事吓得说不出话的刘辩比起来,危乱之中镇得住场子的刘协用董卓的话来形容那便是‘沉稳睿智,有天子气度’。

只是刘协从小便不是作为大汉的天子来培养,即便刘协成了天子也没人向他传授天子该有的思维方式,这些年刘协又被王允等人灌输了一大套不必要的东西。谢知非口中的缘故刘协明白是明白了,然而一时间难以觉察这其中的不妥:“可……唯德方能治国,若无举察,寡人如何知其德可否配位?”

谢知非阙目摇头:“纵有举察,陛下观我大汉天下,有多少人德可配位?”

刘协想了下:还真不多!

有才无德是祸害,无才有德是中庸,无才还无德危害更甚。【注】

到此时刘协的神色已有松动,谢知非睁开眼,一双半睁半阙的眼睛似有无限心酸:“陛下可是当臣有私心”

“臣若有私心绝不会向陛下提出科举之法,正所谓龙生九子各有不同,臣亦不敢说臣之子必定成才,行科举,臣之子未必能入得朝中为官。但若行举察,臣敢对天明誓,除非臣之子为痴傻呆儿,其必被举为孝廉。若无大错,臣的后人一出生便注定为我大汉勋贵显赫……”

若非痴傻呆儿,必被举为孝廉,出生便注定是勋贵显赫。

刘协只觉谢知非这话振聋发聩,谢知非说的这些